2023年7月广西百色市田林县与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携手达成森林防火结对共建,双方按照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研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和方案、奖励举报违规用火等体制机制课题,积极营造一个“无事常联系、有事共商量”的合作氛围,切实做到结对共建的制度化和常态化。2024年,田林县利用结对双方重点防火期时段差,主动邀请柳河县4名专班人员、技术骨干到本县指导开展重点防火期宣传教育、人员培训、火源管理等工作。通过借鉴吉林省森林防火先进经验,田林县探索建立以乡镇林业站为主体的“一站+三防”基层森林防火体系,将防火力量向基层倾斜、措施向一线延伸,以织密人防网络、筑牢物防基础、提升技防水平为着力点有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截至目前,全县组织开展森林防火业务培训16次,涉及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员及生态护林员等8522人次;基层防火队伍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全县智慧林火热点数805个,同比2023年下降46.15%,火灾数量从2023年的6起减少至1起,全县森林防火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加强人防建设,构建群防群控防火体系。发挥前哨作用,在全县14个乡镇林业站创建森林防火检查站,每个站聘用3—5名乡级护林员,专门负责本辖区森林管护工作,配合林业站和乡镇政府管理村级护林员开展防火巡查巡护、火源管控,及时发现处置森林火灾隐患,协助查处林业违法违规案件等。制定完善《田林县生态护林员管理制度》,坚持选用“腿脚快、地头熟、有情怀、负责任”的村民,全县配备2768名村级生态护林员,一年一考核、一年一聘用,每名护林员划分责任区、常态化巡护,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上报,确保“山有人看、林有人管”。每个乡镇组建30—40人的半专业扑火队,配备专业装备,防火期全员在岗,强化训练、带装巡查,做好早期火情处置,确保有火情能够快速出击处置、防止小火酿成大灾。防火期在重点路段和区域设置卡点,对进入林区人员、车辆开展检查,做到“不接受教育不放行、不检查登记不放行、不扣留火种不放行”。2024年,全县护林员巡林33.70万人次,流动前置备勤4000余人次、2300余车次;审批用火1289份,查处野外违规用火案件207起,处罚金额10.15万元。
二、夯实物防建设,增强防火基础保障水平。按照“科学规划、主体实施、重点保障”要求,分年度、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全县防火阻隔系统建设,以省界、县界、林地单元边界为重点,工程隔离为主,水系、路网和生物隔离为辅,建设全县防火阻隔网络。加强有林山场防火道路规划和建设,结合原有山路基础条件,在重点山头、林区等开设5米宽的森林防灭火应急专用通道,为火场救援运送物资提供有力保障。积极推进“以水灭火”工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的原则,在重点林区修建防火储水罐、蓄水池等取水点设施,保证山场、林区、景区扑灭火应急所需水源。对辖区内大型机械、特种设备、五金商店和超市等5家物资供应商进行建档立册,在每个乡镇配备防火物资库,配齐防火器材和物资,随时动态补充,全面实现保障重大灾害事故应急物资快速投送。2024年,全县投入200万元购置了背负式风力灭火机、油锯、割灌机、二号灭火工具等;投入7742.47万元建设森林防火道路128公里;新建300立方米森林消防蓄水池3个,配备消防水泵房3座,防火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三、强化技防建设,健全完善火情预警监测体系。着力加快森林防灭火科技信息化建设,切实提升监测预警应战能力。在重点林区设立森林火险因子综合监测站,实现森林气象、物候和可燃物信息的探测采集,关键火险因子数据自动上报,为火险感知模型提供实时数据源。选择便于查看、便于维护的点位,增设前端视频监控摄像头,实现对重点区域的全天候监测和突发灾害异常情况的实时监控和动态预警。同时为14个林业站购置监测无人机,对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国有雅长林场、国有乐里林场和重点乡镇村、其他现有林地进行“天眼”全覆盖监测,确保森林火灾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2024年,在利周瑶族乡、八桂瑶族乡、乐里镇新增前端视频监控摄像头3个,在八桂瑶族乡、潞城瑶族乡、乐里镇、六隆镇设立森林火险因子综合监测站4个,全县森林火灾监控与自动预防系统有了零突破,并通过火险感知、视频监控发现处置野外违规用火23起,森林火灾防控能力明显增强。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